王娅萍过桥米线 创始人背后的成功与喜悦
在天水,一提起哪里的米线最好吃,人们自然会想到地处秦州区商业步行街中段的“王娅萍过桥米线”和老板王娅萍。10年前,下岗的王娅萍肩挑重担,生活所迫使她走上了创业的道路。10年风雨路,历经创业的坎坷与艰辛,今天的她收获了成功与喜悦。
1986年,王娅萍在庆华厂做钳工,在工厂工作的10余年里,她工作兢兢业业,那时她觉得,工厂就是生活的依靠,她和丈夫把工厂作为他们的终身依托。起初书包生意做不成,她又开始了给酒店、饭馆上门推销餐巾纸。正是在给酒店、饭馆推销餐巾纸的过程中,与餐饮店老板经常沟通,从而引发了她做餐饮生意的念头。这段经历也为她最后走上餐饮经营之路奠定了基础。
在她确定了做餐饮生意后,她想到了曾经在宝鸡吃过的米线。一说起做米线,全家人都对这个新名词很陌生,也从来没有吃过。王娅萍只听说在北道有一家卖米线的,而且生意很好。随后多方联系,她去了这家米线馆,给人洗碗、做杂活,学做米线。一个月后,王娅萍用学到的技术先给家人做了一顿米线,可大家都觉得不好吃,一致认为没有市场。可王娅萍坚信自己,必须出摊,只有在卖中才能不断改进口味、提高品质!于是,她向妹妹借了1000块钱,在当时秦州区很有名的饮食一条街箭场里卖起了小吃。当时的条件十分简陋,在简易的帐篷里,卖起了米线。也没帮手,凡事都得靠她和丈夫两人来支撑。每天凌晨4、5点钟,当别人还沉浸在梦中时,在箭场里路灯下,总有两个身影,挑水、摘菜……为新的一天做准备。刚开始,好多人对米线不认可,一天只卖10几块钱,看着有些客人吃几口就放下筷子走人的情景,王娅萍很是着急,甚至有时候,她全然不顾这是客人吃剩的米线,亲口品尝味道,看究竟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,为了让更多的顾客了解米线,有一段时间,她干脆就让客人先吃,如果不满意便不要钱,进行推广宣传。经过不断地征求意见,不断地改进,生意逐渐红火了起来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她的米线卖出了名堂。天水电视台和甘肃电视台先后报道了她制作米线的过程,她和丈夫商量,该给自己的米线起个名字了,于是,“王娅萍米线”的牌子就竖了起来。
2001年,她抓住机遇在目前最繁华的地段商业步行街,租了一间不大的铺面开始了米线生意。此时,她将全部的心思都花在了米线口味的研究上,不断的改进,不断的调制,来自云南特色的米线与天水地方特色相结合,创造出了具有王娅萍特色的米线。从此,只要喜欢吃米线的人,没有人不知道王娅萍米线店。去年,一位美国的客人来天水时品尝了她做的米线,在他的旅游地图上标出了甘肃天水王娅萍米线店的位置,他说,他要把王娅萍的米线店告诉他的同事,以后来甘肃天水,一定来吃王娅萍米线。准备出差的天水朋友给外地朋友带王娅萍米线是经常的事。
她并不大的米线店,每天门庭若市。从普通百姓,到政界要人,生意并没有因为她的店面狭小而受到影响。随着客流量的增加,她在许多顾客的建议下,在秦州剧院附近的交通巷又开起一家更大的分店。生意做大了,收入增多了,王娅萍始终没有忘记那些陪着她走过风风雨雨的顾客,依然认认真真做着每一件事情,从用料选取到加工服务,她从不马虎,从不偷功减料,把美味一如既往的带给顾客。
由于的王娅萍米线独特的口味,来天水吃过她的米线的商贾想把王娅萍米线带到他们的地方,来自北京、新疆,兰州、宁夏、陇南以及天水县区的加盟者日渐增多,好多人都拿着现金来请求加盟,这让王娅萍始料未及。在尝试了几家加盟店后,王娅萍觉得目前条件还不成熟,她都婉言谢绝了。但她也对自己的米线更加充满信心,将来有一天,一定要让“王娅萍米线”走出天水。目前“王娅萍过桥米线”已经注册了商标。她想通过连锁经营、品牌特许的方式,把“王娅萍米线”推向更大的市场,实现她人生的更大目标。
对品牌有兴趣->>>点我咨询合作!
- 上一篇:没有了
- 下一篇:投资创业选王娅萍过桥米线加盟 市场知名度收益快